【釋義】識:辨認;途:路途。意思是老馬能認路。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,能在某個方面發揮指引的作用。
【例句】他幹這一行,是老馬識途,業務熟練得很。
【近義;反義】輕車熟路 識途老馬;少不更事 不知所以
這個成語,出自《韓非.說林上》。紀元前663年,山戎國聯合孤竹國攻打燕國。燕國派人向齊國求救,齊桓公答應了燕國的求援,自己親自率軍出戰。
齊國大軍到了燕國,山戎已經搶了一些財寶逃回去了。齊桓公先戰敗了山戎國軍隊,又擊敗孤竹國的人馬。齊國和燕國的軍隊聯合起來,一直向北方追去。孤竹國的黃花元帥假意投降了齊桓公。當時,齊桓公叫黃花元帥帶路回師。誰知,黃花元帥把齊軍帶入迷谷後,趁機逃跑了。
齊桓公帶領部隊怎麼也走不出迷谷,心中很是著急。跟隨齊桓公作戰的相國管仲說:「主公不可心急,總能有出谷的辦法。」這時,幾匹戰馬仰頭嘶鳴,管仲說:「老馬能識途,我們可選幾匹老馬在前邊引路。」
齊桓公便選了幾匹老馬,叫它們在前邊走,大家跟在後,果然,齊軍在老馬帶領下,走出了迷谷,找到了回齊國的道路。
出處: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