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民國青年節,又稱為「革命先烈紀念日」,時間訂為每年的3月29日。
中華民國政府為紀念西元1911年(民國前一年)4月27日(清宣統三年三月廿九日)的廣州黃花崗起義為國殉難的72位烈士(後代史學家考證結果,共86人)。
1943年3月29日,中國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召開第1次全國代表大會,認為黃花崗烈士的事蹟更勝於五四運動,因此定此日為青年節,成為今日329青年節的由來。1948年,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公布此日為革命先烈紀念日,自此中華民國春殤定為此日(秋殤為9月3日軍人節)。
黃花崗起義,是中國同盟會於1911年在廣東省廣州市發起的一場起義。是當時同盟會打算推翻清朝的一場武裝行動,其實預定發動的時間本來並不是這一天,但因為受到各種原因影響,起義時間最終延遲到這天。
起義的日期在公曆其實是4月27日, 原來,起義當天正好是農曆的3月29日,中華民國成立後,於是就把農曆3月29日即為革命先烈紀念日,後來因考慮到農曆存在閏三月,遂將起義紀念日期改至陽曆3月29日以避免混亂。1943年國民政府將3月29日定為中華民國青年節,成為今日329青年節的由來。
「青年」的意義不僅象徵一個人風華正茂,更是國家進步發展最重要的希望。回顧歷史,黃花崗烈士捨生取義,用生命實現救國救民大業,拯救人民於水火;此與當前戮力戰備任務、守疆衛土的國軍官兵同樣,都是實踐「青年」的意義。
每個時代的青年,都有肩負的使命與挑戰,誠如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曾說,「時代考驗青年,青年創造時代。」惟有經過磨練的青年,才能真正茁壯,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;回顧「廣州起義」,明知寡不敵眾,烈士們仍浩氣凜然、慷慨赴義;雖然在最青春年華的時候犧牲了寶貴生命,卻也吹響「武昌起義」成功的號角。
自政府遷臺至今,無數青年投入國軍行列,陸續參與古寧頭、八二三等戰役,用生命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安定;今日的青年,不但傳承了先烈先賢的精神,亦擔負起確保民主制度永續發展的重任,這是時代賦予青年的責任,也是青年人必須面對的挑戰。
此外,疫情蔓延時,國軍官兵與民眾站在防疫第一線;即使共軍頻頻以軍機擾臺,但國人卻沒有絲毫擔心,因為國軍官兵始終展現高度的專業與自信,堅定捍衛臺海安全。
每當歷史的巨輪向前滾動,都能看見青年們對國家的熱愛與貢獻。時至今日,現代青年用自己的方式愛國,開創新時代的意義,也唯有「有決心、有信心、有使命感」的時代青年,才能肩負起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,承擔時代中流砥柱的重責大任。
今天是329青年節,為紀念西元1911年廣州黃花崗起義為國殉難的86位革命烈士,回顧當年驚天地泣鬼神的開國壯烈史實,緬懷革命先烈的熱血忠魂,以生命實現救國救民的宏願,成仁取義為後世青年樹立了生命不朽的典範,代表青年堅持理想絕不妥協的精神,同時也象徵青年熱血愛國,勇於改革創新的精神,足以應驗「時代考驗青年,青年創造時代」的真理,儘管世局變動、潮流轉動,但是青年做為時代中流砥柱、社會進步動力的重要性,卻絲毫不曾改變。
青年節為紀念黃花崗之役犧牲的革命先烈,是國父孫中山革命11次中的第10次,當時參與者均是青年,幾乎全軍覆沒,但壯烈的犧牲卻大大震撼當時的社會,正因為黃花崗此役,烈士為革命犧牲之精神迅速傳遍民間,不數月武昌起義獲得全國響應,間接推動辛亥革命的成功,滿清遂被推翻,成立中華民國,故黃花崗之役的歷史價值與英烈精神,足以照耀千古,垂範後世。青年對於國家有信仰、理念,這樣的「革命精神」象徵著「勇敢進前、努力不懈、永不放棄」的含意,值得現在年輕人作為學習的精神指標。
青年是人生的黃金歲月,也是國家民族的希望,「三二九青年節」象徵青年蓬勃奮發之朝氣與活潑進取之精神,以行動詮釋了「以國家興亡為己任,置個人死生於度外」的意義,激勵青年效法先賢先烈無私無我、捨棄個人小愛成就千萬人大愛之精神。青年人要有勇於任事和承擔責任的態度,不論是工作上或是在社團、鄉里間發揮所長、盡己所能,藉由青年朋友的付出和奉獻,造福社會,讓社會公益活動更深耕落實,生活環境更加和諧、美好。
青年是熱情與活力的來源,代表未來的希望與無限可能,每年教育處與救國團以及各鄉鎮公所均辦理表揚優秀青年活動,也藉由社會上各界的力量,共同發掘優秀青年、鼓勵青年、協助青年、輔導青年,利用這股「善」的力量來讓青年能夠出人頭地、出類拔萃;並彰顯青年服務表率,喚起青年熱情,關懷弱勢,散播愛的種子與溫馨關懷,回饋社會,從優秀青年表揚其優良德行及傑出事蹟,以為社會大眾學習楷模,鼓勵青年奮發向上的正向態度,為社會帶來貢獻、向上的力量。
青年是社會進化及國家發展的關鍵力量,必須賦予新的現代意義,繼續為社會、國家推展各項公益性、服務性、教育性、健康性的活動,參與社會服務,用更多愛心與青春活力來關懷社會;青年不只是人生一段年齡歷程,更是一種希望、活力的象徵,青年人在發揮生命熱力的過程中,既要有為有守,也要有足夠的胸襟與深度,從歷史中學習寓含的精神意義,珍惜傳承優良傳統。無論歷史如何轉折,世局如何變化,攸關人性正面的價值觀不會因此而改變,以青年之愛與實踐匯集正面能量,為社會耕耘出一片充滿尊重、體諒、包容與溫暖的花田。
出處: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9%9D%A9%E5%91%BD%E5%85%88%E7%83%88%E7%B4%80%E5%BF%B5%E6%97%A5#
https://kidsmedia.com.tw/2022/03/28/the-origin-and-story-of-the-youth-day-in-taiwan/
https://www.ydn.com.tw/news/newsInsidePage?chapterID=1493166&type=military
https://www.kmdn.gov.tw/1117/1271/1273/541818/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