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、愛滋、流感等病毒都可能致命,令人聞之色變,其實病毒除了影響人類,也能感染植物、黴菌甚至細菌。為了降低病毒「危害」,演化時動物和細菌都有相似病毒「偵測及警報」系統,觸發防禦機制以限制病毒複製擴散。最近哈佛醫學院發現,無論感染動物或細菌病毒,都會以類似策略逃避宿主偵測。
動物細胞有 cGAS-STING 系統,辨識病毒 DNA 並產生核苷酸訊號分子(如 2′3′-cyclic GMP-AMP),訊號會活化「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」(STING),啟動下游抗病毒基因表達,促使細胞產生「干擾素」(interferon)對抗病毒。細菌也有類似系統,簡稱 CBASS。當細菌遭病毒(噬菌體)入侵,會偵測噬菌體 DNA,並產生核苷酸訊號分子啟動抗病毒反應。
病毒與宿主的戰爭就像你來我往的鬥智比賽,病毒發展出多種機制,不斷利用宿主延續自己生命。如病毒會改變表面蛋白,以躲避宿主免疫系統辨識。病毒還演化出能抑制宿主免疫訊號傳遞的蛋白質。但之前動物和細菌病毒免疫逃脫機制間,從未發現直接演化關聯性,此次研究首度顯示,兩類病毒的確有類似免疫逃脫機制。
噬菌體的 Acb1 蛋白,是分解宿免疫訊號分子的病毒酵素,能透過分解宿主核苷酸免疫訊號分子抑制細菌 CBASS 防禦機制。最近以動物病毒蛋白大數據與噬菌體蛋白比對結果顯示,動物「痘病毒」(Poxviridae)有數個尚未研究的蛋白竟然與 Acb1 有一定程度相似性。
團隊用 X 光繞射,解析源自企鵝痘病毒的候選蛋白(cGAMP PDE)之一的立體結構。此蛋白結構與噬菌體 Acb1 極相似,兩者核心結構皆呈杯狀,並皆以三個螺旋結構穩定構造,甚至連各自活性區域的四個胺基酸也完全相同。且痘病毒的 cGAMP PDE 蛋白和噬菌體 Acb1 都利用「蓋狀結構」(lid domain)幫助捕捉分解宿主核苷酸免疫訊號分子。然兩者降解免疫訊號分子的能力不同,cGAMP PDE 分解動物免疫訊號如 2′3′-cGAMP 活性較高,噬菌體 Acb1 則是降解細菌免疫訊號活性更強。
總結此研究揭示病毒與宿主對抗時有多靈活。痘病毒 cGAMP PDE 和噬菌體 Acb1 結構和功能高度相似,但發展出專門對抗宿主免疫訊號的能力。這類跨界免疫逃脫機制,顯示病毒能適應不同宿主免疫系統。開發抗病毒療法時,必須考慮病毒適應宿主免疫機制的潛力。將來也可進一步探索 cGAMP PDE 等蛋白演化路徑,並利用這些機制開發新抗病毒藥物。
(首圖來源:Image by Freepik)
出處:
留言列表